《增广贤文》: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2019-01-30  来源:互联网 

《增广贤文》中有言:“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文,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其意思是观察今天的事情,应该借鉴过去的历史,如果没有过去,那就没有今天。这句话强调了历史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了解昨天,才能把握今天、开创明天,以史为鉴,走向未来。

中华民族历来就高度重视历史,强调尊重历史、赓续传统。清代龚自珍《定庵续集》里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古代很多出色的政治家同时也是史学家,比如司马光,北宋宰相,官历四朝,主持编纂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而唐太宗说“以古为鉴,可知兴替”,《晋书》说“前车之覆轨,后车之明鉴”,《韩诗外传》说“故殷可以鉴于夏,而周可以鉴于殷”,这都是在表明,要以历史的前车之鉴,作为当今的后事之师。将历史赋予如此重要的意义,绝非是因为中国人对未来缺乏想象,所以总是咀嚼过去;也绝非是因为中国人对老的东西就情有独钟,所以爱听老故事爱收藏文物。

中国人重史,首先因为历史在中国社会中具有借鉴意义。通过写史、论史、读史,通过总结大量兴亡规律和众多得失经验之后,中国人发现,人生代代皆相似——不同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道理,常变的历史天空、上演着不变的人情故事。代代人不同,事事总相似。这样一来,历史的警醒就显得格外意味深长,读“前车之鉴”是为了走“明日之路”:看史,不是在看别人的旧时旧景,而是在看自己的今夕明夕;学史,不是在学“前事不忘”的老掉牙故事,而是在学“后事之师”的规律性智慧。历史,不是陈腐的昨日之舟,而是当明日浪头来袭时,我们能否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驾驭好自己那一艘驶向未来的命运之船。我们不知道未来该怎样前进,那就看过去是怎样走来;一路走来的历史经验,可以指导将来的未知征程。

中国人重史,还因为历史对中华民族具有传承的意义。是历史,蕴育出了一个民族源远流长的精魂所在;是历史,谱写出了一个社会集体认同的价值观念;是家国历史,息息相关着属于一个国家全体背负的骄傲与沉重;是民族历史,滚滚奔腾着属于民族中每一个人的血脉传承与文化基因。不念过去,必然会茫然于现在,迷失于未来;背叛昨天,必然会失守了今天,丢弃了明天。忘记了历史中的血泪荣耀,就会背叛肩上的责任使命;忘记了历史中的经验智慧,就会背叛自有的文明意识;忘记了历史中的传统价值,就会背叛民族的精神家园。而这,才是最为可怕的流离失所。守护好历史的沃土,是种植今日之粮的基础,更是生发明日之花的根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我们迎来了民族复兴的曙光。此时,能主动回头看,回望我们民族一路走来的过程,从中寻求成败教训、总结得失经验,古为今用、借古鉴今,这是一种非凡的胸怀智慧。历史当然不会全然重复旧路,但是未来必然承接历史的轨道而继续出发。中国道路源自以史为鉴的道路进步,中国模式来自立足本土的模式发展,中国文化袭自古为今用的文化传承,中国精神承自源远流长的精神志气,这便是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本文原载于《文汇报》,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评论

共有 51 位网对文章表示很赞!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