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长城记 l 周励

2018-12-05  来源:互联网 

文/ 周励

北京的秋天是最美的季节,漫天花雨般的金色银杏,让人联想起中国近代思想家、作家和诗人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蔡元培、胡适、鲁迅、老舍……这是一个气势磅礴的泱泱大国,一个产生诗人的金色国度。改革开放四十年,凤凰涅槃,国家崛起,世界瞩目的文化遗产长城成为七大洲众多游客的神往之地。我曾多次带美国客户和亲友去八达岭,而攀登野长城,却是第一次。

早晨,从长安街北京饭店出发,驱车前往距十三陵15公里的延平大庄科野长城,柿子红了,果摊上买来几个,甜得醉人。如此迷人的红灯笼柿子树,上海少见,纽约则从未有过。在通往十三陵水库的路上,处处是殷红与金黄的璀璨秋叶,眺望水库碧波粼粼,为什么心旌荡漾?这是旅美33年后重归京郊大自然的欢畅!

野长城,即残破古旧、未经雕琢的长城断垣砖石,绵延于崇山峻岭之中。它始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至元明,到清朝止,上下两千年;跨峻岭、穿荒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二万公里,其中北京有573公里,极具美学与考古价值。大庄科野长城从延平龙泉峪西山顶开始,往东与怀柔黄花镇野长城相接,前行直奔山海关。“如果你不回头一直攀爬,可以走两个月呢!”“领队”周描坤讲。到了龙泉峪村头,我们七人在北京文物局“大庄科长城”路碑旁合影,三位男士替四位女士找来树杈、木柴作登山杖,大家兴致盎然,激情燃烧,出发!

山舞银蛇,静谧壮美,又渺无人烟。攀爬野长城,原汁原味的野台阶很高,坎坷不平,直爬得呼哧喘气,好比跑马拉松。随巍峨山势蜿蜒而上,放眼望去,明代长城从容而笃定的大美,近皇陵的神秘妖娆,令人充满敬畏与震撼。仰望天地长城之间,顿感它可与去过四次的古埃及金字塔和阿布辛贝神庙媲美,或更能拔得头筹。攀登过一座座敌楼烽火台,斜阳照射。这里是摄影最佳地点,有些敌楼修缮过,威风凛然,有些经五百年风雨,残缺而不失其美,如考古文物耸立在悬崖峭壁之巅。费力而激动地攀爬,野长城仿佛无边无际,与仰望金字塔时类似的问号一再冒出:伟大的文明啊,你要以怎样的智慧和生命筑成?

这段野长城的前世今生均有史料记载。隆庆三年(1569年)正月,谭纶、戚继光上疏朝廷,请求在蓟、昌二镇修建空心敌台和整修边墙。二月,朝廷批准了谭纶的请求。同期开始修筑大庄科长城。《明实录北京史料》记:天启二年(1622年)九月辛丑,巡关御史梁之栋说,“……出关口,登八达岭,凭高拒下,其险在我,可守也。逾岭数百步即岔道堡,地属宣府。东至川草花顶约十里,即陵之祖山。不修边墙者九十里……”这片接先祖“龙脉”的风水宝地,均以天然屏障抗敌,不修烽火台敌楼。这里因“断开”而形成神秘奇观,因翻越十三陵北向的天寿山,而使得海拔陡然上升1000多米,在浩瀚苍穹与金色秋叶的点缀下,野长城如诗如画,荡气回肠,如梦如幻。我们仿佛爬到了天边——前后4000米,除了我们七人,竟然没有一个游客。一切是赏心悦目的宁静。我们虽然兴奋,却不曾大声欢呼,不敢惊扰了似有古远灵魂在的庄严神圣。

此次七人行,由四十年前名声大噪的小说《伤痕》的作者卢新华召集,北京媒体人周描坤“私人定制”,邀约首都师范大学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学术论坛和鲁迅文学院的几位文友参加。行前数日,周专门向中国长城学会会长电话咨询,被告知大庄科龙泉峪最美,且有“不伤龙脉90里”的史料记载。他随即派人提前去群山环绕中的龙泉峪4000米“野长城”探路,之后再陪我们同去。卢新华开车,大家一路谈笑风生,谈古论今。“野”长城和“正”长城,五千年中华文明之脉传承,“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唐·汪遵)。此行壮哉美哉,诗情画意,终身难忘。

(刊于2018年11月29日解放日报朝花周刊·综合版)

这是“朝花时文”第1768期。请直接点右下角“写评论”发表对这篇文章的高见。投稿邮箱wbb037@jfdaily.com。 投稿类型:散文随笔,尤喜有思想有观点有干货不无病呻吟;当下热点文化现象、热门影视剧评论、热门舞台演出评论、热门长篇小说评论,尤喜针对热点、切中时弊、抓住创作倾向趋势者;请特别注意:不接受诗歌投稿。也许你可以在这里见到有你自己出现的一期,特优者也有可能被选入全新上线的上海观察“朝花时文”栏目或解放日报“朝花”版。来稿请务必注明地址邮编身份证号。


文章评论

共有 51 位网对文章表示很赞!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