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N-TALK“文学之夜”科幻专场成功举办

2021-12-14  来源:互联网 

2021年12月10日晚,南方周末2021 N-TALK“文学之夜”在深圳举办,今年的主题是“明天的人类”

科幻作家王晋康在24年前的北京国际科幻大会上曾公开发表观点:“后人类时代”已经来临。那时刚发生了克隆羊诞生和深蓝战胜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两件科学史大事,王晋康认为,前者挑战了人类的繁衍方式,后者则挑战了人类最为自傲的智慧,科学技术已发展到新阶段——从改变客观世界转变为改变人类自身了。

王晋康在N-TALK“文学之夜”上自嘲,科幻作家的特点是,作为草根百姓,在社会上站的位置并不高,却总爱踮着脚尖向前看,所以偶尔能比周围人群看得远一点,也不排除会把未来看错。

2021年12月10日晚,江波、夏笳、谭楷、王晋康、韩松五位科幻作家参加了南方周末2021 N-TALK“文学之夜”。这是南方周末第三年举办“文学之夜”,今年的主题是“明天的人类”。

每年岁末,N-TALK“文学之夜”会与读者相聚,希望在现代社会的浮躁之中依然留存一处用文字建构的纯粹世界,在世事喧嚣中依然能够肆意想象,畅快感悟,寻找心灵回归的方向。2021与2022年的交汇处,“文学之夜”在深圳这座未来之城举办科幻专场,想象全新的未来。

主持人刘悠翔说,科幻作家最擅长预测未来,但他们大部分人都不会承认这一点,会强调自己只想影响现在。“也就是说,当我们谈论‘明天的人类’时,我们谈论的其实是今晚的自己。”

江波:人类向何处去?

江波在2021文学之夜现场

江波毕业于清华大学微电子专业,曾摘得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创作科幻小说之余,他的主业是半导体研发人员。江波说,这个职业虽然和科幻文学在内容上少有交集,但训练了他的逻辑严谨、井井有条,给予了思维上的帮助。

在他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最后的游戏》中,江波描述了一种超级人类,他们能在宇宙中穿梭自如,劈开恒星,创造世界,他把这种新人类叫做“机器人类”。机器人类长寿、强壮、高度智慧,和人类刚好相反。现实里,目前医学上已经实现肢体和脏器的部分机器化,人工心脏、肾脏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命。江波预测,50到100年之内,可能就会出现机器人类,并且在未来社会达成共识——机器人类属于人类的一支,能够获得人权。

江波谈到了基因技术,修复缺陷基因在医学上已有成功案例,如果基因技术实现精准的编辑,人类寿命有望提高二三十年,并且提升整体的智力。同时,基因技术又是一把双刃剑,可能会带来巨大的伦理挑战,甚至沦为阶层压迫的工具。

除此之外,元宇宙演化的虚拟人类也是未来人类一种可能的形态。江波认为,元宇宙刚诞生时,人类以玩家身份加入,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渐渐全身心被捆绑其中。元宇宙中的NPC(非玩家控制角色)可能会以虚拟人类的身份出现,他们没有身体的负累,成为强大的超级人类。这时,“人类”这个概念将面临重新定义。

在江波的眼中,未来的人类世界丰富多彩、摇曳多姿,机器人类、基因技术、元宇宙可能会构成三个不同的生态位,有些人在它们之中穿梭。他预测的未来图景是,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机器人类生活在太空中,虚拟人类生活在虚构世界里,“但他们都是人类的后裔”。

夏笳:更好或更坏的未来

夏笳在2021文学之夜现场

夏笳同样是一位拥有双重身份的科幻作家,她的本名叫王瑶,是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的副教授。她创作了多篇科幻小说,2004年曾获银河奖。

夏笳是当晚最年轻的演讲作家,她生于1984年,成长过程中读了很多乌托邦和反乌托邦小说。她发现当人们想象一种新技术,通常更容易想到糟糕、悲观的未来,而不是更好的未来,她认为这反映了“这个时代某种想象力的局限”。

于是夏笳创作科幻小说时,会有意识地避免落入过去的写作套路,尝试想象一种更有希望的未来。在她的作品里,她描绘了能提供上门医疗的机器人、给乡村孩子提供虚拟沉浸式教育的“云”技术、能让人感知他人痛苦的新技术、用大数据追踪善业与恶业的寺庙系统等等。

“我想探讨我们如何能够跨越认知之间的边界,去尝试跳脱出常识对我们的束缚,去尝试了解他者的知识和世界。”这是夏笳《中国百科全书》系列作品里贯穿始终的命题。

她相信,2050年前后,小说里的部分技术可能真的会成为现实,带给人们更好的未来。

谭楷:未来人类的标准

谭楷在2021文学之夜现场

78岁的谭楷曾是《科幻世界》的总编辑,在二十世纪八 九十年代发掘了多位科幻作家,包括后来被称为“中国科幻四大天 王”的刘慈欣、王晋康、何夕、韩松。当晚,他分享了1997年美俄宇航员参加成都科幻夏令营的往事。

谭楷全程陪同五名宇航员,他原本担心两个超级大国的宇航员发生争吵,结果双方的氛围始终友好。五名宇航员都是在宇宙空间生活过的“明天的人类”,他们在不同场合和时间,都给了谭楷共同的感觉,如同其中的别列佐沃依上校所说:“我看见地球是个整体,国界、省界这些人为划定的疆界全都看不见了;我感到宇航员属于全人类,自己是个地球公民,我们应该有一本联合国的护照,在全世界通行。”

宇航员们在中国科技馆的古代科技展厅参观了万户飞天的塑像,他们认为万户是“人类第一个宇航员”。参观长城时,两位宇航员发生了小分歧,来自美国的罗斯说,在航天飞船上看不见中国的长城,来自俄罗斯的列昂诺夫却坚持说能看见。

这则往事让谭楷感慨,谈到人类的未来,既然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给机器人提出了三条标准,谭楷认为歌德的诗可以给人类定下三个标准:高贵、善良、乐于助人。

王晋康:过去的担忧变成了现实

王晋康在2021文学之夜现场

王晋康直到45岁才偶然闯入科幻文坛,他过去一直读的都是主流文学作品,44岁那年,他把给儿子讲的睡前故事写下来,投稿给《科幻世界》,获得当年全国科幻征文的首奖。如今他有十几部长篇和多本短篇集作品,曾获国际科幻大会颁发的银河奖,以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终身成就奖。

在他登台之前,谭楷强调想象力最好从小培养,成年人可能不可救药了。王晋康不同意,“他是胡说八道,实际上我就是45岁才开始发表第一篇作品。”

他分别从自己的作品谈及了人机合一、基因编辑、克隆人、人造人等前沿科学问题。不过,他认为这些仅仅算是“小土坎”,人类发展正在面临更高的断崖——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否能超越人类,是人类历史的“弥天大变”。

20年前,王晋康曾在《科幻世界》发表杂文,探讨人工智能能否赶超人类。他说,当时的探讨还有些玄学意味,如今随着技术发展,人工智能在围棋这样的高智商领域碾压了人类,过去的担忧已经变成了沉甸甸的现实。

韩松:我们已经活在未来世界里

  韩松以线上形式参与2021文学之夜

韩松从北京远程参与了“文学之夜”。他首先提出,科幻文学究竟是不是文学,至今仍有疑问,而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科幻的事情。

科幻进入大众视野仅有十年左右的时间。2010年《三体》出版,那一年中国成了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制造业国,后来又成了最大的出境旅游国,成了最大的消费市场。“外国人说,中国是最科幻的国度,关注中国的未来,就必须要了解中国的科幻。”韩松谈到。

他发现如今各行各业都很关注科幻,很多企业家、领导干部自称是科幻迷,一些城市建设了科幻产业园,房地产商要做科幻的建筑,连月饼都被做成登月飞船的形状。

韩松认为,20世纪出现了很多重大科学发现,人类第一次拥有了毁灭自己和整个地球的技术能力,这些是科幻兴起和受到关注的背景,“科幻是一种关注人类命运的‘现代神话’”。某种程度上,世界按照科幻的构造在发展,人类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关注未来。由于科幻的存在,我们已经事实上活在了未来世界里。

他列举了各色科幻小说里描绘的未来,认为这样的想象很有必要。“如果科幻真的是文学,那它像它前辈们的文学一样,面对的是最现实的也是最终极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文学或科幻才能回归它的本性——它的游戏心和好奇心,这甚至是比思想更稀缺的品质。”

N-TALK是南方周末主办的大咖演讲秀,通过邀请文化、科学、设计、艺术、商业等领域的优秀代表人物,分享奇思妙想与人生奇遇。单霁翔、阿来、孟京辉、田沁鑫、王津、史航、陈彼得、朱民、肖全、程璧、关正文等嘉宾都曾登台分享真知灼见。

活动当晚设置了“好书互赠”环节。现场观众带上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放入“书籍互换池”,活动结束后,在票号箱抽取另外一本书籍。“书籍互换池”中藏有当天所有演讲嘉宾的亲笔签名著作,以及主办方精选的推荐书籍,等待幸运儿的抽取。当天现场还有“致未来的人类”明信片,参与活动的嘉宾和观众各自写下了奇思妙想,寄给未来。

更多N-TALK“文学之夜”科幻专场的精彩内容还将在南方周末新媒体陆续发布,敬请关注。感谢书单、未来局科幻办、八光分文化对本次活动的参与和支持。


文章评论

共有 51 位网对文章表示很赞! 查看完整内容

阅读排行

专题阅读

推荐国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