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刘畅丨从《最好的我们》到《独家记忆》

2019-01-31  来源:互联网 

文 │薄荷

《独家记忆》结局出来的那天,“结局仓促”的词条上了热搜。

有很大一部分观众,在前半段剧情中“阿童木CP”的互动中品尝到了甜甜的爱情味道因而不能自拔,于是对大起大落的结局表示抗拒。

在小糖人文化的办公楼里,刘畅带着焦急告诉骨朵,“有番外,正在送审,大家再等等。”

由于排播和其他种种原因,本来应该被呈现完整的故事,不得以变成了现在的仓促模样。尽管现在《独家记忆》在豆瓣上有着7.7分的评分,但对刘畅和他背后的小糖人文化来说,这样的成绩并不尽如人意,“最近大家都还挺失落的。

2016年,《最好的我们》播出,豆瓣评分8.8分。2014年,刘畅在一个短片大赛上拿了奖,小糖人文化创始人朱振华惜才,邀请他来拍摄《最好的我们》。

那时的刘畅虽然有了不少跑剧组的基层经验,但是毕竟是第一次执导长片,编剧陈潇骁回忆,“《最我》开机前一两天,能明显感觉到刘畅压力非常大,整个人身边的空气都绷得特别紧。”

事实证明,这个后来经常被外界称为“细腻”的导演做到了。

陈潇骁作为参与过《最好的我们》又参与《独家记忆》的编剧,感受到了刘畅身上发生变化,“《独家记忆》开机前也会面对很多问题,但他整个人会更加放松和沉稳。”

从《匆匆那年》到《你好,旧时光》,内地青春剧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花路,脱离了早期的浮夸狗血,逐渐走向温暖写实。但是在刘畅看来,《独家记忆》并不算是青春剧,如果非要给它贴上一个标签的话,“我觉得是爱情。”

这场爱情戏的诞生,结局和过程都充斥着悲喜交加的情绪。

普通人的群像戏

骨朵数据热度榜显示,《独家记忆》播出的第三天早上,便从网剧排名的第26名飞跃到了第4名。

前一晚播出的第3、4集中,已经当上俄语课课代表的薛桐和慕承和的关系不但进一步缓和了,两个人还互相学习外语,并且因为一张CD牵出了更多的故事。慕承和赶往警局救场领人的那一场戏中,他和薛桐开始有了能够心照不宣相视一笑的默契,空气里的甜味也越来越浓。

不难看出,《独家记忆》带给大部分观众的观感“甜”,是它目前最广为人知、最令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质。这让刘畅觉得有些意外,他和团队其实更想表达后半部分剧情里,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那些东西。

编剧陈潇骁印象很深的一场戏是,元旦那晚宋琪琪对肖正表白,宋琪琪借着背景话剧的台词表明心意,再加上镜头音乐的烘托,“很有感觉”。两人的关系在之前的剧情中就有很长的铺垫,在那一刻冲破桎梏达到高潮,很难不令人动容。

同一寝室的白霖、赵晓棠,在爱情上也做出了不同的选择,特点鲜明并且不回规避成人向的表达方式,被观众称为“过于真实”,以至于网络上还出现了诸如“从《独家记忆》看男生最受不了女生哪些行为”的分析贴。

刘畅眼中的《独家记忆》并不是薛桐和慕承和的发糖专场,更像群像戏,“没有绝对的男一女一”。甜也好,虐也好,刘畅表示都没有刻意操作,“我们写的都是相对普通的人。”

立足高中时代的《最好的我们》讲述的是青春期的故事,来到大学校园的《独家记忆》开篇即是大三,无论是薛桐、白霖、宋琪琪、赵晓棠,还是在毕业论文和实验研究中打转的慕承和,以及刘启、李佳航等人,某种意义上都身处在孩子和成人之间的地带。

“其实我们一直在说,《独家记忆》讲得是小孩和成人之间那‘半步’的事儿。既不是小孩,又不是成人,既在青春期,其实半只脚也踏入了成年人的世界。”

在这种状态下去探讨这些人怎么去跨出关键的那一步,他们有的人身上成人的部分多一些,有的人更像孩子,但是都处在这个特殊阶段,“走向社会最后一两节台阶的那个阶段”。

在微博里搜索“独家记忆”,跳出来的前两个推荐搜索分别是“独家记忆 甜”和“独家记忆 番外”,而被检索最多的人物角色是“独家记忆 赵晓棠”。

围绕四个全然不同女生展开的情感大讨论中,既有对宋琪琪的争议,也有对薛桐的羡慕,赵晓棠更像是别人家的孩子,观众欣赏美貌、理智和实力并存的她,并且不吝表示想要成为这样的人。

在骨朵数据的受众反馈中可以看到,赵晓棠一角以56.2%的好感度在众多人物中一骑绝尘,虽然不是这部剧中的人气王,集中出现在后半部分的感情戏也无法跟“阿童木CP”匹敌,却能从侧面显示女性观众审美的微妙变化,持续喜甜,但是更理智了。

图片来源:骨朵数据

危险前兆

排播方式、剧本创作等问题相互作用造成的冲突,导致《独家记忆》不得不采用正片+番外的形式呈现所有故事内容。从慕承和离开的桥段开始,后半段剧情的风格变得有些割裂,直到在最后一集中密集完成了众多事件:薛桐在保研和工作之间做抉择、薛桐和慕承和冰释前嫌、刘启继续守护薛桐、几年过去薛桐结婚,推开门的人不是刘启而是慕承和。

观众的情绪至此达到顶点,于是也就出现了大结局当晚的热搜。

事实上,这场情绪爆发在此前已经埋下了伏笔。1月14日《独家记忆》上线,会员用户当天可以直接观看12集,免费用户则是在周一到周三享受更新,每周可以看6集。直到1月23日两方追平,会员解锁功能开放,平台为已经解锁的会员一次性放出余下12集,免费用户的追剧节奏保持不变。

不少会员用户对于需要解锁才能观看剩余剧情的方式显感到疑惑,或者是帮助他们的人会表示,“我直接帮你充个会员吧?”

会员用户分享链接给好友,邀请五位朋友帮忙点赞,完成解锁任务。爱奇艺此举可以用“实验”来形容,选择在用户黏性较强的高甜剧情时刻这么做,目的显然指向拉新促活,但肯定不限于此。

《独家记忆》在骨朵数据热度榜上的曲线变化显示,1月23日是它热度最低的一天,免费用户暂无供给,会员用户忙着解锁。有趣的是,这一天也恰好是它收到评论数量最多的一天。

图片来源:骨朵数据

图片来源:骨朵数据

从这部剧的弹幕词云来看,“求点赞”占据了C位,不仅是在分集弹幕,在整体弹幕数据中也是如此。会员用户在弹幕中呼吁互相点赞,还有相当多一部分用户不知道怎么操作,因为解锁操作只能在手机端完成,在PC端并无明显提示。

相比免费用户的长线观剧模式,会员用户冲向第一线贡献讨论和流量,如果在微博上检索关键词,便能大致了解剧情的发展走向。

种种原因纠缠,《独家记忆》的后半程马拉松跑得有些吃力了。对于刘畅和小糖人文化来说,可能一直处在难熬的至暗时刻。

刘畅没有回避观众集中爆发的疑问,他在微博上公开表示自己从剧本到剪辑都有参与,事已至此十分抱歉。他向骨朵透露,本来想把网剧结局的做成“推开门不知道外边是谁”,“但是后面觉得可能太可怕了,实在怕大家接受不了,就打开门让大家知道到底是谁。”

如今,待播的3集番外还在审核之中,需要拿到龙标才能播出。在等待的过程中,刘畅比任何人都要着急。

真诚是真实的

《独家记忆》在筹备到播出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过程中发生了一般剧组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但是更大的问题显然是目前的口碑滑落。

从开画的8.1分,到7.9分,再到目前的7.7分,观众的热情似乎就像是在马拉松比赛将要结束时猛然被抽离了。在等待番外播出的日子里,《独家记忆》的口碑在无形中已经有了损耗。

刘畅从《最好的我们》开始,就习惯去看观众的差评甚至骂声,他想知道观众的“点”在哪里,如果的确是实情、观众说得对,便不会太在乎,以后注意便是。在《独家记忆》里的体验是,即便失落,他也更期待能看到“自己没想到但是观众想到了的东西”。

导演刘畅在《独家记忆》客串餐馆老板

相较《最好的我们》,《独家记忆》从画面质感到故事内容都有了明显的不同,包括不磨皮、没有梦幻的调色滤镜,但是刘畅表示,《独家记忆》表达的不是“真实”,而是“现实”。在这条基准线上保持滑行的姿态,虽然自觉在这个思路上并没有做的很好,只是将将及格。刘畅始终认为,至少《独家记忆》是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

原著最初打动他的是里面的细节和真实,从情感、文笔,和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东西,都让他觉得特别,“特别真诚”。

真诚也是原著作者木浮生给予《独家记忆》团队的评价。木浮生不吝赞美,谈起刘畅让她记忆犹新的地方是,他甚至比自己还要了解这本小说的具体情节和台词。

然而,直到把演员都定下来了,刘畅心里才真正踏实,“是这么回事,我看到他们每个人的样子、性格,我才知道《独家记忆》该是个什么模样。

在《独家记忆》里,能找到《最好的我们》里的不少熟面孔,张平、张峰、徐延亮……在豆瓣的讨论区,观众会以《最好的我们》里的角色名来讨论《独家记忆》的故事发展。刘畅笑称,“大家关系比较好,有事儿总得带着兄弟。”包括主演们最初答应来拍摄,都是被刘畅写的剧本小样“忽悠”来的,“张超现在一喝酒还提这事儿。”

在编剧陈潇骁眼里,刘畅是个情感浓烈、大开大合的人,“对于喜欢和不喜欢表达的都非常直接,一直没变。”陈潇骁和刘畅的缘分起于《最好的我们》,这部剧也都是他们在小糖人的第一部戏。陈潇骁透露,刘畅喜欢在片场请客,给大家点好吃的外卖,和演员、工作人员像兄弟朋友一样相处,但是遇到问题也会会说的特别直接,所以大家也会很怕犯错。

“其实如果时间方面许可,其他《最我》的编剧一定也都愿意和刘畅再次合作。”陈潇骁表示,单从导演能力来说,一起聊剧本的阶段是很开心的共同创作的过程。

目前执导并播出了两部小糖人出品的青春气质作品,总体口碑在市场里能够位于前列,外界一直以来对刘畅最爱下的定义是“细腻”,从他的爱情故事、到本人个性和执导风格的反差进行剖析。细腻究竟来自何处,刘畅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而且不好意思总是以此自居。

从《最好的我们》到《独家记忆》,陈潇骁眼里的刘畅是越来越细腻了,“也许是因为是导演能力更加成熟,也许是因为天生的细腻。”

他还记得《最好的我们》有一次在一所中学拍学校戏,赶上学生们上晚自习,有一些学生经过围观,“刘畅就指着那些学生说,看他们多鲜活。大家再看那些学生,聊天、打闹、学习,真的觉得每个人都特别生动和有意思。”

陈潇骁本来以为《最好的我们》只是刘畅刚好碰到的一部作品,再看《独家记忆》,两本小说有很多很共通的东西,“才发现他是真的喜欢和对这样的东西有感觉。”

“现在还会觉得不可思议”

刘畅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

在筹备拍摄《独家记忆》之前,他休息了一年,而“休息会让人的饥渴感更强”。

“休息到第二个月就想工作了,想去现场、想写剧本。我觉得(休息)会让人更有激情或者更有拍戏的冲动,自己的情感也更饱满。”休息期间,他在寻找和碰撞各个项目,直到2017年9月份决定做《独家记忆》,用他的话说,是在刚刚好的时间节点遇到了缘分。

时间再往前推移,会显露出刘畅清晰的事业版图:

《最好的我们》筹备拍摄于2015年5月,电影《二十岁》是在2016年春节过后,《独家记忆》是在2017年的夏天。

以一部网剧崭露头角的不少导演,都在成名之后接到了电影片约,刘畅也不例外。还是拿手的青春题材,成绩却不尽如人意。

刘畅把它视为宝贵经验,“《二十岁》更让我认清了自己。不是天才,不努力是不可能行的。对待创作永远应该尊敬和敬畏。”

再往后,是拍电影还是拍网剧,会不会被外界继续下定义为“一个细腻的青春剧导演”,他不太在意。刘畅科班出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从入学时就知道走导演这条路的坎坷程度,因此做好了长久熬下去的准备。

直到遇到《最好的我们》,人生际遇发生改变,有了自己的风格,签约小糖人,创作视角在《独家记忆》完成了一次转变,接下来还会有《棋魂》这样不甜美不走怀旧路线的青春向作品面世。

《棋魂》正在筹备中。接连做两部戏,刘畅觉得等播出后自己需要再申请休息一年。

刘畅才华的活泛施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被称为“青春剧第一厂牌”的小糖人文化给了他宽松的创作自由。总制片人朱振华从发掘新人导演到建立创作中心制的体系,“第一他不太会干预创作,第二是如果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他都尽量不会让这些因素影响导演的创作,他能把所有的最讨厌的事儿、最麻烦的事儿、最要命的事儿都搞定。”

从《最好的我们》到《独家记忆》再到《棋魂》,对于刘畅来说是自由而自然的经历,但是直到现在,回想起来这些经历,他还是会觉得这一切不可思议。

面对外界对他导演功力的好评,刘畅依然不愿意表露太多,他认为可能是因为感同身受,“还是见过吧,多少见过,虽然可能没经历过。”来接受采访的路上他还在想,自己在作品中的自我投射其实挺多的。

至于未来市场还需不需要这一类型气质的作品,他没有想太多,更倾向于自己“顺其自然”的哲学。刘畅觉得最重要的是,“(作品)首先得让观众相信,先有相信才会有希望。”


文章评论

共有 51 位网对文章表示很赞!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