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集中“赴考”科创板 中国创新药研企业优势何在?

2021-01-27  来源:互联网 

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可控、经济的强势复苏,并得益于政策扶持,2020年资本市场迎来了新一轮IPO高峰,其中医药行业有42家公司成功上市,同比大增133。

在上述医药公司中,近7成选择了科创板上市,而2021年医药企业同样对科创板青睐有加。1月11日,上海盟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盟科药业”)与中金公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并于当日在上海证监局备案,拟科创板挂牌上市。

全球新药研发热度不减中国医药行业发展极具韧性

全球范围内新药研发仍然处于高速上升期。发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估计,2019年全球创新药市场规模约8877亿美元,占药物市场总规模的67,预计2020-2024年创新药市场增速达5。而国内自2015年中国深化医疗改革以来,鼓励创新成为改革重要方向,促进创新药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创新药也迎来最好的时代。

在中国,2017年开始申请通过的数量快速增加,2018年-2020年期间,中国一类创新药获批数量达到37个,从以前的平均每年一个,加速到平均每月审批通过一个创新药。同时,科创板的设立更在医药行业创新药发展中具备里程碑式的意义。事实上,2020年至今,发审委共审议的44家医药行业公司中已有42家通过审议。

复盘医药公司IPO过程中,合作研发、市场空间和研发能力以及产品结构等,成为最核心的审核关注点,而2021年以盟科药业为代表的医药公司继续奔赴科创板,更显示出中国药企的研发实力和市场潜力。

新型药企看张江独具研发优势

2007年创立于上海的盟科药业,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医药公司,专注于抗菌药物的研发,目前已构建了由多个针对世界卫生组织“超级细菌”名单病原体的抗菌新药组成的管线。

对于盟科在前沿技术和新药研发方面的优势,创始人兼CEO袁征宇坦言:“创新药研发需要经历非常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药物设计、临床设计,还需要整个药物研发过程的知识和经验。2007年时在中国做过创新药研究全流程的人不多,而在美国找到的人才又不太愿意在中国长期工作,所以盟科创立时在中美两国都设有实验室。”

但十多年来,中国创新药研发环境已经显著优于国外,目前盟科在中国的员工人数已经远超美国。“最近,我们把全球的实验室都集中到了上海张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美国实验室维持成本相对较高;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团队已经有了足够的经验,可以独立完成研发,美国团队有任何新的想法都直接交给中国同事在中国实现,临床实验仍然保持两边平行开展。”

国内创新药企的另一大优势则来自成本,“在全球领域,研发一款新药通常有’10年+10亿美金’的共识,而中国的研发成本没有国外高,我们的临床成本不到美国的一半。当然不同疾病领域会有所差异。”袁征宇说。

前期4轮融资超14亿元

国内创新药市场风生水起,资本也纷纷瞄准了创新药研发领域。基于在中美两国互补的战略发展模式,盟科在创业之初获得了晨兴资本的投资。截至目前,盟科医药在五次融资中已获得超过14亿元人民币投资,并且在E轮融资中刷新行业新纪录。

2013年盟科医药获得百奥财富基金(BVCF)2500万美元的B轮投资。2016年至2017年,盟科医药再次获得由金浦健康基金领头,本草资本、德联资本等专业机构参与的5500万美元及1亿人民币C轮投资。

2020年8月和12月,盟科药业又分别宣布完成了D轮和E轮融资,四个多月融资金额超10亿元。其中D轮融资由华盖资本和国药中金基金参与;7亿人民币E轮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盈科资本、方正和生投资、德同资本等跟投,创近年来抗菌新药研发企业融资新纪录。

资本对于创新药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周期更为敏感,而具公开资料显示,盟科有六个在研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已经进入临床阶段的前三个。针对资本更为关注的市场问题,袁征宇回应称,“市场表现的好坏关键在于能否满足临床需要,盟科在研新药针对临床迫切需要来开发,MRX-I的临床试验结果也证明的确能解决临床上急需解决的问题。”


文章评论

共有 51 位网对文章表示很赞!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