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城堡”启用 中建一局智造新基建——中建一局一公司华为苏州企业业务项目施工纪实

2020-04-27  来源:互联网 

“真靓,感觉像在城堡里工作”、“宛若童话世界,堪比五星景区”、“园区还贴心的设置了巴士站,本来走路需要30分钟现在班车就能直达办公区”……近日,“苏大强”中的“华有为”正式启用,已有近千名科研人员入驻办公。这座“颜值爆表”基地迅速火遍朋友圈,它是两个获得中国政府质量领域最高荣誉的单位——华为与中建一局“牵手”,在苏州打造的一个全新的华为研发技术中心。

  该项目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数据中心、华为四大研发基地之一,总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含有行政主楼、研发楼、中庭研发楼等14栋建筑,将成为华为在全国最大的企业业务总部基地,可满足12000人办公、实验等,主要服务华东地区云计算、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

  70万方优质土为城堡增肌

  “我们项目受自然景观的启发,整个研发园区坐落在宏伟的基座上,借以彰显华为业界龙头的地位,它大概14米高左右”。时任项目经理、现任分公司经理房思华这样告诉笔者。然而项目团队刚进场就傻了眼,场地满是种植芡实的湖荡区、老河道,还有碎石、生活垃圾等杂物,特别是场地西南侧还有2个4米多深的大鱼塘,面积有3万平米左右。“我们调配了15个抽水机24小时不间断进行抽排,整个过程持续了大概1个月之久,抽水量达48500立方米,这可以注满25个标准游泳池。”水排完了,摆在目团队面前的“拦路虎”是足足有2米深的淤泥土。“这种淤泥土就像‘巧克力蛋糕’,人都没有办法站立,更别提重型机械的进场施工了,当务之急就是如何促使这块土地‘强身健体’。

  经过各种专家集思广益、排兵布阵,最终商讨出“多阶进行、分部开挖”的谋略,即在清淤的过程中采取“阶梯状”开挖方式,挖取一段就立即铺设钢板,为重型机械筑稳路基。为了实时掌握施工状况,项目还在场地周边设置600余个监测点,借助智能软件,可自动计算基坑有没有发生位移变形,其他工程施工只需要每天监测两次,而项目每隔一小时就需要监测一次。

  紧接着工作就是需要进行“大换血”改变“先天发育不良”的现状,然而70万立方土的需求量,可愁坏了房思华。“我们这个项目的用土量是同等施工面积项目的7倍,当时我不是在去寻找土资源的路上,就是在谈判桌上,磨破了两双鞋,跑遍了苏州地区所有的土方市场,才找到了足够多的土方,当时一个月足足瘦了10斤。”

  黑科技搭建城堡最强大脑

  70万方的土质更换、5.1万吨的钢筋绑扎、连接螺纹套筒13万个、36万立方混凝土浇筑,16000余根桩基24小时全闭合管理,每一根桩的的施工过程进行20余次的影像资料采样,且全部符合质量标准……每一个闪光的数字背后,都是项目“智”用各种“黑科技”进行智能化管理、智慧建造的成果。

  与一般的建筑物不同,苏州华为企业业务总部基地项目占地面积43万平米,东西跨度654.8米,南北相距396.4米,项目团队将整个区域分为4大工区、8个地块小区,通过“互联网+”智慧协同,运用“BIM5D 全过程管理模式”并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算法结合,搭建智慧协同管控体系,建立起项目的“最强大脑”,实现数据的形象化、过程化、档案化管理应用。

  “仅靠一部手机,项目部各部门、业主单位、设计咨询单位等各方能够共享和调用数据和信息,管理人员可在‘云端’完成劳务、生产、物料、质量、安全、进度、BIM模型读取等大部分工作,一旦发现质量安全问题,只需扫码即可追溯责任人,进行整改形成问题解决闭环,随时查看,简单高效。”项目通过手机平台,上传BIM 模型1084 个、图纸 2100份,避免违章操作102次,累计上传整改意见168条,隐患整改率达100% 。

  极速挑战当年全国最大地下结构

  “我们这个项目是当年全国最大的地下结构组织施工,而工期要求仅为4个月,且底板砼的防裂抗渗要求极高”项目总工周向玉说,“但是超长超大面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终凝期间极易产生裂缝,不但影响混凝土成型质量、观感,也影响地下防水质量。”

  项目邀请苏州科技大学教授邵永健、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朱军等五位专家多次进行技术论证,最后确定通过温度差和温度应力双控制的方法,取消温度后浇带,将南北两个标段分为 4 个施工地块、8个施工区域、155 个施工段,每个施工段面积约1200平方米,按照“品字”形进行“跳仓”方式进行浇筑,相邻仓浇筑时间间隔不少于 7天,将混凝土结构产生的有害裂缝扼杀在摇篮里。

  然而华为项目高峰期混凝土日需求量超过8000立方米,为了避免浇筑过程中出现冷缝,浇筑时间需精确到分,如此庞大的需求,对项目交通组织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为此,项目部在施工区安装信息化中心监控室,10块电脑屏幕实时监控现场的车辆出入情况,这相当于在项目每一寸地方都安装了“千里眼”,可以24小时360度无死角监控每个区域,防止出现交通拥堵的情况出现。

  此外,项目还建立一个“动态交通指挥部”,抽调10名管理人员担任“交警”,通过手机APP上的施工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就能实时掌握道路状况。“施工高峰期当地4家搅拌站同时供应,日进出车辆达到600台,万一出现拥堵的情况,我们可以最快捷地作出反应,为混凝土罐车找到最安全、最快捷的道路,当时大家比真交警还熟悉路况”,前“交警”李鹏程这样介绍。

  千里眼“智”造城堡心脏

  苏州华为企业业务项目为华东片区最大的数据中心,可支撑华东云业务3年内发展需求,因此该项目数据中心对空调系统的稳定可靠性有着极高要求。“由于制冷系统设备庞大,9台大型蓄冷罐设备单台重量达32吨、高度8.94米,需要安装在10米高的机房内,光口径大于600毫米的蝶阀就足足417个,必须做到一次性100%精确安装,难度可想而知。”周向玉说,

  “此时代表施工技术的未来的BIM技术,在此次机电安装的工程中将‘预言家’的角色进行最大化的运用。”项目团队利用BIM建模技术精确计算设备参数,对设备管线进行深化排布,有效减少管线碰撞195处,施工准确率提高40%,为现场施工扫清障碍。此外,项目部还在BIM技术的基础上,协同设计、虚拟建造,开展工厂预制化施工,实现工厂精准下料和精细化生产。为了便于安装,项目为984个管件及对应的挂钩都设置了子母编号,并订制了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安装师傅只需要拿出手机扫一扫,就可以“照着葫芦画瓢”进行简单组装,将整体工期提前了25天。

  项目建筑群在视觉上光彩夺目,特别是花样繁多的极具特色法式洞窗更是锦上添花。但该窗体多为异形结构,并且数量多达2400个,每一个窗体的窗框都是20多块石材拼接而成,“要想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石材安装对精度必须控制在3毫米之内,倘若有一块石材出现误差,就会导致下一快无法正常挂接,安装过程就像进行一台精密的整容手术。”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项目部组建QC小组,对窗体的异性结构进行严格定位复核,对不规则石材进行现场测量,并利用BIM技术进行精确排版、加工。为了保证安装毫米级误差,“千里眼”必不可少,项目采用测量机器人、3D扫描等高精度测量仪器,应用观测评估等测量软件和技术,将窗框对角尺寸及平面扭曲变形量以“0.1毫米”为单位定位调整,“安装师傅在安装过程对每一小跨石材精度进行不少于20余次的测量,确保每项数据保持精准,最终将误差控制在1.8毫米之内,这远远高于3毫米的设计标准。”

  绿色建设造就城堡之肺

  自动喷淋装置,智能洗车机,透水混凝土,身临其境的 VR 体验式安全教学,智能手机APP 实时监控施工现场……随处可见的绿色化、智慧化在这个最美城堡的建设中精彩上演。

  为保障“克里姆林宫”安全有效节能运行,项目团队为其打造了顶级供电系统和电能管理系统,它根据各区域不同能耗需求,调配出最优化配电方案,每天可节约5万度电,这相当于苏州市2000户普通家庭一天的用电量;吊顶灯具配备智能照明系统,所有模块和灯具系统均按照 LEED 铂金级认证标准选用,可将电能消耗降低30% 左右。此外,项目巧用太阳能发电系统,安装近2000平米的屋面太阳能板,绿色环保节约。在用电稳定性上,不仅独立外接两条110KV专线,充分保障园区用电,还自备10KV柴油发电机供电系统,确保园区供电的万无一失。

  “一年四季楼内的温度都在20-26°,湿度都在30%-70%,PM2.5值等可自动调配到人体最佳舒适度体验值,恒温恒湿恒氧,被员工称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办公楼’”,这是因为项目将消防及新风系统配合使用,可以敏捷地判断室内外环境来调节自身的开关状态,风机启动,室内受污染的空气经排风口及风机排往室外,使室内形成负压,室外新鲜空气便经安装在窗框上方的进风口进入室内,从而使室内人员可呼吸到高品质的新鲜空气。

  依山造势伴水为家,经过800余天的精雕细琢,苏州华为企业业务总部基地惊艳桑田岛,成为苏州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奋发有为的中建人并未因此止步,他们为拓展幸福空间筑梦新征程,奋辑新时代!(单慧芳)



文章评论

共有 51 位网对文章表示很赞!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