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造产城融合精品工程

2020-03-19  来源:互联网 

自国家工信部批准建设全国第六个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武汉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基地以来,基地的核心示范项目武汉“汽车+”产城融合示范区历时三年的精心筹备,也终于拉开了建设序幕,承担这一示范区“投资-建造-运营”任务的正是中建二局产城融合事业部团队,这是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对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截止目前,示范区的规划工作初步完成,与30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意向协议,并携手北京铭泰体育、大唐高鸿股份、成都返空汇、武汉铿正电气与武汉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集中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投资项目涵盖汽车运动、车联网、智能物流、新能源充电桩四大板块,签约拟投资额逾10亿元。

在疫情期间,中建二局华东公司产城融合事业部还通过紧张的线上办公,持续推进产业招商和各子项策划工作。在这场轰轰烈烈的产业新城建设中,开启的不仅是城市的迭代升级,也是中建二局建设者的转型与跨越。  

不放弃!攻下产城第一标

为了顺利承接到这一项目,中建二局华东公司产城融合事业部一次次向这一全新领域发起挑战。首先,在政府立项工作中,要完成的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策划及审批工作,这要求一方面要遵循国家相关限制性规划和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要求,另一方面要考量公司发展战略和合作伙伴土地获取的诉求,稍微疏漏,可能满盘皆输。

经过多方沟通和反复修改,产城融合事业部团队最终确定了17个子项目的建设内容,涵盖基础设施、工民建、城市功能配套、产业发展硬件配套工程,并根据子项目建设内容,进行功能策划、初步设计、经济策划、环境影响分析等内容编制,各类资料如潮水般涌进事业部经理张波电脑中,从“修改、评审、推翻”到“再修改、再评审、再推翻”,艰难又严苛的审核流程让整个团队苦不堪言,从公司到局再到股份公司,投资评审多达上百次,编制内容也从最开始的60页的“1.0版”到200多页的“最最最终版”。盯着电脑桌面中审核通过的“完美成果”,张波在心里默默念叨:这一步算是迈出去了!但他明白,这样的“步”还有很多,甚至更苦更难!

在项目攻坚的决战之际,合作伙伴的突然变更,像一座大山忽然搬到了团队的面前。顿时,这猝不及防的突变让整个团队一时间都“笼罩”着难以言说的巨大压力。而在这场“必须打赢”的“战斗”中,大家清醒感受到,这其间饱含的不只是一个团队的信念,更有企业的期待。成,便是具有“开辟”意义的全新领域;败,则所有心血付诸东流。张波立即召集事业部团队,对内稳住“军心”,对外苦寻新的合作伙伴。终于,在一天清晨,几乎多夜未眠的张波接到了各项条件都符合的企业同意“一起干”的意向电话。

事业部全员一次次从近乎绝望的谷底反弹,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策划及审批、经济测算、合同谈判,他们“抽丝剥茧”、层层突破、大胆创新,像作战一样谋略学、统筹学、博弈论三“箭”并发。终于,历经500多个日日夜夜的不懈努力,他们的科学构想彻底征服了国内外专家团队和决策者:中建二局产城融合项目第一标成功拿下!消息传来,团队成员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国内首家5G全场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试验及示范运营,将在他们的努力下变成现实。  

身份之变,工程师变身招商侠

不懂招商的工程师不是好的规划师,作为“投资-建造-运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项目还担负着武汉“汽车+”产城融合示范区的产业招商工作。为此,中建二局产城融合事业部专门组建团队负责产业招商工作。  

90后招商小将左文涛自2016年毕业后就来到中建二局,从未接触过产城融合和PPP概念的他,来到产城融合事业部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我们的培训堪称魔鬼训练,三次招商实战演练不合格或者业务导师评价不过关,就要淘汰”,绝对不能掉队的信念支撑着他,为了挤出更多学习时间,晚饭时间左文涛常与伙伴们边吃边干,一只手捧着盒饭、一只手拿着电话与企业沟通招商落地条件。

和左文涛一样,大家的潜力在重压之和左文涛一样,大家的潜力在重压之下得到充分开发,招商团队破茧升级,在一个月内编写出40万字的《下一代汽车全产业链调研报告》。掌握了第一手产业数据,大家兵分多路,赴北京、上海、广州、苏州等地进行考察。上千张车票见证了1000多家的企业数据库建立,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车制造、无人驾驶、赛事运营等多类型的业内知名企业。目前已经与30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意向协议,超计划完成公司招商任务,为后续产业发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匠心不变,打造顶尖汽车测试场

示范区内,最引人关注的便是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它的“智慧”正体现在车联网的普及和5G通讯的搭建,测试场内道路实现北斗系统厘米级定位全覆盖,目的只有一个,“把双手从方向盘解放出来”!无需司机,乘客只要设置好目的地,就可以在车上开会、休息、吃火锅!  

而这些所有精彩畅想的落地,都要经历严格的测试考验。示范区的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要求跑道必须满足时速350公里的极限测试要求,建设难度高于一般的机场跑道。  由于封闭测试场所在地原本是一片鱼塘,地基软,淤泥土质繁多,专业跑道要求沉降量不得超过 2 毫米,作为首个开工建设的项目,项目团队首先要攻克“地基”大关。  

项目增加人员、设备,率先完成路基作业清淤,再在开挖2米深的基坑中,每隔3米打下一根直径半米、深17米至19米的管桩或螺旋桨。为防止过程偏差,项目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目前,总长4.3公里、宽20米的路基上,已密密麻麻地打下了4.7万根基桩。  

产城融合,大国精品,助力城市升级,筑造未来之城,推动高质量发展,引领世界智慧示范升级的浪潮,让转型的事业在世界之东方扬帆起航!


文章评论

共有 51 位网对文章表示很赞!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