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商业航天30强丨斯北图释放核心部件制造优势,让客户聚焦卫星应用

2018-12-31  来源:互联网 

自2015年正式破冰启航,到2018年年底,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已经在承载着地球人奔往星辰大海这一远大理想的道路上狂奔了三年。

三年时间里,我国商业航天从刚开始起步到蓝箭航天、零壹空间、天仪研究院、九天微星、维纳星空、斯北图等一批优质企业的出现,成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但是也需要看到的是,在这三年时间里,也不乏一些早早从出来准备大干一场的人后来又选择了回去;一些企业的卫星成功入轨服役,但却也有另外一些企业还在为成功入轨日夜兼程。

搁下商业航天助推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带着我们奔向太空的远大前程不说,目前商业航天领域也存在产业定位不清晰、商业模式及风险认识不充分、优质人才匮乏、不同质量等级产品鱼龙混杂等现象,这一系列问题长期困扰着该领域的每一位创始人、投资者乃至于大多数从业者。

在与未来宇航研究院联合推出的“2018中国商业航天30强”上榜企业报道工作开展期间,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商业航天创业机构发展现状,深入体会企业创始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及思考,此次采访了湖南斯北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邢克飞博士。

释放卫星核心模组设计优势,助力传统航天商业化转型

2014-2015年邢克飞博士在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访问,期间参与了欧空局一个航天合作项目,这让他对于国外航空航天产业的状况有了进一步认知。也是在那段时间,通过了解国外商业航天企业的发展模式,他对中国商业航天有了新的思考。

当时恰逢长光卫星成功发射了我国具有代表意义的商用卫星——吉林一号,这更进一步触动了邢克飞参与商业航天产业的决心。回国后,他决定立足自身技术优势和产品管理经验,借助商业化的手段,在商业航天领域做一番尝试,把传统航天领域的积淀向商业航天领域改进、应用、放大。

对航天产品要有敬畏之心,这是邢克飞反复提及的一句话。一颗卫星要保证足够长的在轨工作时间,才能最终实现成本回收,而在卫星被发射出去之后,对其再进行二次维护的成本极高、难度极大,概率目前接近于零。这就是不可维修性。所以对于卫星运营而言,如何保证卫星在不可接触条件下正常使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价值,这一直是每一家卫星运营机构最为关心的问题。

卫星产品的应用环境是特殊的,辐射、真空、微重力等因素普遍存在,这使得产品设计的要求和应用风险的考虑要远高于寻常通信产品。所以在未来商业组网卫星设计中,除了性能之外,可靠性与可用性设计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斯北图技术团队长期扎根卫星模块制造领域,使得其无论是在专业技能、应用实例、在轨数据还是行业资源积累方面都具有较多积淀。

据邢克飞介绍,在斯北图具体产品的设计实现方式上,更侧重于机电热辐射一体化设计技术和可靠性的系统解决方案,依靠设计仿真、故障分析和注入验证以及航天产保体系,提升产品的可靠性,降低卫星运行风险,提高卫星在轨服役年限与可用性。

据悉,目前斯北图的产品已经进入到了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维纳星空、九天微星、天仪研究院等优势民营航天企业的采购目录,部分模块被纳入了定型卫星平台。2018年已经成功为10余颗发射在轨的卫星提供了核心部件和地面设备,在行业中树立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就在航天科技集团刚刚发射的鸿雁首发星、天平A/B星上,核心测控数传设备均来自于斯北图。

聚焦天基数据采集基础建设,让客户聚焦卫星的应用

结合团队核心优势以及商业航天整体的发展情况,斯北图的企业定位是卫星模块制造商,目前有卫星平台测控通信核心组件及相应地面设备,卫星物联网载荷及终端等两大系列产品。

卫星测控通信模组件:卫星测控关系到整颗卫星在轨期间指令/数据上传下行、业务分配等方面问题,是整个卫星发射之后在轨运行最关键的技术保障。目前斯北图已经具备了一体化测控、数传、基准分发模块、立方星UV测控模块、星间链路收发等通信模块设计制造线,具有了UV、S、C、X频段的卫星测控通信模组件货架产品。

卫星地面站通信机:在传统统一载波/扩频测控体制的基础上,考虑到未来商业卫星批量应用时的一体化、多频点、网络化、自动化使用需求,斯北图开发了综合通信机。在体制上兼容测控、外测、馈电、数传的功能和协议,在频段上覆盖UV/L/S/C/X/Ka。

空间环境探测及辐射加固:斯北图针对商业卫星应用场景给出了抗空间辐射系统解决方案,并且研制了相应的实用模块和试验系统,完成产品软硬件“空间辐射敏感性分析、加固设计与效果测试”的地面分析验证,提高产品的在轨可靠性和可用性。

天基数据采集系统:作为国内第一个实现业务运行的天基数据采集系统和第一批完成全球测试和应用的卫星数据采集终端的建设者,斯北图面向物联网应用,做了海量接入的体制协议改进,推出突发接入的天基综合数据采集系统,完成了在轨飞行。目前有码分时分和频分时分两种类型的载荷/终端产品。

邢克飞分析道,国外商业航天领域其实早就有了比较成熟的天基数据采集卫星应用了,国内商业航天已想要齐头赶上,需要全产业的人士更加努力,然后以更加开放合作的方式共同推进产业进步。

斯北图秉承开放合作的理念,在天基物联网产品方面,发挥自己产品优势,解决基础设施/设备的可靠制造问题,让星座流行,让客户聚焦应用,让商业航天繁荣。大河有水小河满,只有客户发展了,行业繁荣了,商业航天才有未来,斯北图才会有其自身的价值。

国内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突破点仍然是商业化

谈及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现状,邢克飞分析道,目前从事商业航天探索的主要有三个类型的团队。第一部分是由哈工大、国防科大、浙江大学、西北工大等学院研究机构组成;第二部分是传统航空航天领域的人转型而成;而第三部分的人是从包括互联网、通信等相关第三产业跨界进入参与到商业航天领域里来的人。

从商业航天分别自三个不同类型的参与者来说,各有各的优劣势。学院派机构主要聚焦于探索新技术、前沿科技理念的运用和试验,是商业化的前期。从传统航天领域“下来”的创业者因为具备专业技能,在商业航天产品制造方面有较强的优势,但是对运营推广,资本化、市场化等的认知却又比较匮乏,商业化思维不足。从互联网、通信等其它领域跨界“上来”的机构,商业化基础较好,但是在运营早期,航天产业的风险体验、产品打磨等方面又可能存在短板。

对于三种不同类型的机构来说,如何有效的参与到整个商业航天产业发展中,加强相互学习和融合,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邢克飞认为,目前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更应该注重于商业,而不仅仅只是航天,商业的思路就是合作共赢,而不是有我没你。目前整个商业航天领域的产值与互联网领域比还非常小。产业发展早期大家要共同合作,用商业的眼光看长远的问题。

倏忽间,2018年又已接近尾声,站在年尾回望过去,有太多激动人心却又令人叹息扼腕的事情发生,但或许对于圈内的人来说,商业航天之所以被称之为商业航天,其最核心的还在于“商业”二字。商业与生俱来就有逐利的本性,于是强调竞争,所以但凡只要在法律以及道德约束的范围之内,任何一个商业航天的参与者都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朝着自己所认定的诗与远方不断前进,但同时我们更希望商业航天在竞争的同时不忘保持合作,进而推动整个行业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期待在不远的将来,在商业航天的推动下我们终能奔向星辰大海。


文章评论

共有 51 位网对文章表示很赞!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