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渔业惠农”助力脱贫攻坚

2017-07-27  来源:互联网 

  7月3日起,河南师范大学“渔业惠农”助力脱贫攻坚服务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逐个走访渔户、发放问卷调查、与渔民座谈、开展知识讲座等形式,充分了解当地渔业产业的品种结构、养殖困境。团队围绕“绿色养殖”、“水质良性运转”、“集体经济模式”等热点话题与渔民深入探讨,并组织水产学院博士教师,与驻村第一书记和养殖户共谋脱困之道、发展之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深入塘边探访渔户,了解养殖种类方法

  “欲知鱼塘事,需问养殖人”。实践团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前期做好了详细的方案。在工作中重点走访了多户从事观赏鱼、经济鱼类、新品种鱼等养殖的渔民,团队以渔民个体养殖为切入点深入了解其养殖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养殖经济鱼类的张大哥向队员介绍了他20多年的养殖经验和渔业技术结构的改变,并讲述了现阶段农村个体渔业养殖发展受限的实际情况。养殖观赏鱼的王大哥详细向队员们讲述了放弃经济鱼种,转养观赏鱼种的原因,使队员们对观赏鱼养殖行业现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经过调查,当地养殖的鱼类以鲤鱼为主,还有少量的草鱼、观赏鱼类。经济效益较差,还有部分的渔户经常出现亏本现象。养殖技术仍为传统粗放养殖,机械设备也都比较简单和落后,少见现代技术。气温较高和阴雨天气容易因机械设备出现问题而造成泛塘情况。

  进行水质检测,送科技到一线

  为了更好的掌握当地养殖鱼塘的水质情况,实践队员带着采水器、透明度盘、浮游生物网、PH测试仪等,分为两组,踏上了征程。通过对养殖鱼塘周边环境治理的实地考察以及鱼塘水质水量的检测,实践团队发现小杨庄周围河流水质自从周边的经济开发区建设后,明显恶化,各河段排污监管力度较弱,工厂排污量相对较高,虽然已开展绿化建设工作,但目前综合治理情况仍不理想,居民们希望可以尽快治理水域,做到少排污。

  在采访渔户过程中,队员们发现东屯镇鱼塘水位普遍偏低,水的颜色多呈现墨绿色,水体表面现有明显浮膜,并有大量鱼体聚集在鱼塘两边浅滩。当地鱼塘水体主要来自地下水,如今地下水水位下渗和污染严重,每三四年鱼塘都要向下深挖,而且夏季高温期也是养殖水体不良水质的多发期,一方面大量投饵或施肥以及养殖动物排泄量急增,会引发养殖水体有机物大量积累和藻类营养盐不平衡;另一方面微生物、藻类也都增殖旺盛,极易造成水质污染,影响鱼体生长。队员们经过测验发现部分鱼塘水中氨态氮、亚硝酸氮过高,及时建议渔民采取措施,以促进养殖水体氮循环,降解养殖水体氨态氮或亚硝酸氮。此外,团队现场采集了水样,检测和分析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从生物学角度为水质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同时队员向养殖户发放了鱼病防治宣传页、养殖技术宣传页、渔业科普宣传扑克牌等600余份,并给大家讲解了先进的养殖方法、渔业机械以及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送科技到基层、送知识到一线。

  当地政府情系民生 学子携手精准扶贫

  渔业惠农实践队员受到了延津县政府和政协、东屯镇政府的热烈欢迎,同时在原阳,实践队员得到了陡门乡纪委书记吴邦领、桃园村驻村第一书记崔玉良的充分肯定,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实践队员到来之际正值第一书记崔玉良进行全村渔业资源调查和规划的实施之际,为了更加科学、详实的做好此项工作,实践队员主动投入到一线调研和实际工作中去,为调研报告提供翔实的数据和更加合理的建议。

  在原阳县桃园村寻访时,团队充分了解到最近几年养殖渔业模式的整改与创新工作,经过交流,队员们了解养殖的水质和水量的问题,并提出了三个建议助力脱贫:一是加强对养殖渔户进行培训;二是加大“生态渔业品牌”的开发力度,尽快形成自己的品牌以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将环境保护和渔业资源相结合,保护好水质,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在暑期实践期间,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分别在东屯镇和桃园村挂牌了河南师范大学助力脱贫攻坚实践基地。

  博士教师技术指导,校地共绘美好明天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原阳县陡门乡党委的关心和支持下,实践队员得到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同时针对当地的养殖现状,乡党委和驻村第一书记表示希望得到我校教师的技术指导,以助快速解困脱贫。

  为了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水产学院及时组织博士教师作为技术服务团队,由王磊老师带队。针对养殖户提出的问题和当地政府的长期规划,博士教师服务团队从养殖结构、养殖理念、养殖方法等方面为养殖户做了专题培训。

  同时当地政府表示下一步将会大力打造优势资源,并希望水产学院能够在产业规划等方面给予支持。

  (纪盼盼)


文章评论

共有 51 位网对文章表示很赞!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