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银行赵卫星:开放银行时代已来,数据化打通底层要素

2018-10-28  来源:互联网 

2018年以来,“开放银行”的概念呈现引爆之势。工行、建行、招行、浦发银行等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纷纷提出“无界银行”、“身边银行”、“开放式平台”等开放银行转型方向,以期通过开放与共享,打造银行生态圈,实现服务升级与价值再造。

10月27日,在一本财经主办的“2018金融科技与银行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新网银行行长赵卫星指出,开放式银行的时代已经到来。

他指出,开放银行概念的出现与金融科技带来的变化密切相关。金融科技的变化使得金融机构开始重新思考客户在哪里、客户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过去,线下场景是客户的聚集方式,今天大量客户存在于线上。这样的客户的变化需要金融的改变,当下首先要考虑开放式的银行与平台。

对于用户的需求,他认为长期以来,金融或多或少背离了客户的需求。金融机构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客户所需。而现在,当再重新思考“客户的需求是什么?”时,会发现客户的需求不在金融端,或者说不是大部分的客户需求都在金融端。客户的需求应该是生活中,在经营中,所以,金融应该回到本源上,服务生活、生产与经营。

以上这两重变化表明,开放式银行、开放式平台的时代正在来临。“在这个时期,新网银行可能是一个数字银行的范本。”赵卫星表示。

在早期,新网银行就打造了一个非常“瘦”的体系,只管客户和账户,平台基础化的设施和平台的要素,全部架构在开放式平台上,用户只需要进入到开放式平台,调用想要的元素,就可以任意组合成他想要的产品。他认为,这是开放银行的优势,也是未来一家数字化银行该走的路径。 在这其中基础层的风险管理能力,基层开放能力以及基础层的任意搭建能力至关重要。

在基础层的风险管理能力方面,新网银行搭建了三个风险体系:1)反欺诈系统, 2)自主开发的大数据模型, 3)实时决策引擎。

目前,新网银行通过设备指纹、生物探针、星网关联、模拟器识别等识别欺诈风险,已可完成当前业务量下,数百条规则的并行执行,并可以做到毫秒级输出结果。该反欺诈体系,对用户进行时间、空间、行为的多维度判断,以识别“三个真实”理论的用户信息:是真实的设备发出网络请求、是真实存在的人进行操作、是真实的意愿表达借贷诉求。

为降低客户对信息的不对称,新网银行利用全网大数据构建客户的全维度画像数体系,目前已接入包含信贷历史、电讯、社保公积金、资产状况、航旅、教育、网络行为、收支等级在内的上百个信息维度,共计上千个常用数据字段,并构建了包括信用评分模型、恶意透支指数模型、消费倾向模型、社交活跃度模型、游戏沉迷指数模型等九大模型在内的大数据风控系统,对用户进行风险画像。

在实时决策系统里,通过机器学习模型、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模型,提供精准和高效的信贷风险分析和决策。这个系统不仅用于贷前的在线信贷决策,贷后潜在高风险客户挖掘管理,催收管理,都使用该决策系统。

截至8月22日,新网银行已累计放款已经1000亿元,最快7秒完成一笔信贷审批,日批核贷款峰值33万笔,阻断欺诈攻击次数160万次,自动化审批率达到99.6%,反欺诈的规则将近5000多条,实现了风险策略级11000多条,客户画像维度3000以上。

“眼下金融业正在逐步进入开放银行、开放平台的建设过程,这才是真正意义通过数据化打通底层要素的过程。”赵卫星总结到。


文章评论

共有 51 位网对文章表示很赞!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