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仙逝,华山论剑再无金大侠

2018-11-26  来源:互联网 

小刀马

惊闻金庸先生千古。心中莫名涌上一种伤感。我们曾经看着先生的一部部大部头成长起来,怀揣着侠义之心,仗剑之意,妄想行走江湖,除暴安良,匡扶正义,抛洒热血,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侠之大者。

像郭靖,像乔峰,像陈家洛,像段誉,像杨过,像令狐冲、像张无忌……等等,能够成为一代大侠,儿时的武侠梦,学生时代的江湖情,曾经陪伴我们走过了春华秋实。一代又一代人,70后、80后,对金庸先生都是非常喜爱的。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先生的代表作历历在目,多少人都是翻了一遍又一遍。金庸、梁羽生、古龙,曾经被誉为武侠小说的侠之大者,新时代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更多的人喜欢金庸,为其故事性所折服,也为一个个刻画的鲜明的人物所吸引。

记得看得第一部先生的书是《射雕英雄传》,还清楚的记得这是笔者所在的这个省会城市电视台刚成立之初,播放的第一部大部头武侠剧,之前依稀记得还播过《霍元甲》《再向虎山行》,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第三部就是《射雕英雄传》,那时候才知道原来电视还可以这样拍,打斗还可以这样充满着神奇感,功夫原来可以这样绚丽……

很快书摊上就有了一本本黄色的小册子(手抄本、影印本),一部《射雕英雄传》基本可以被书摊分割出来五、六十本书出来,一本都不是很厚,大约几十页,租一天记得是一毛钱,每次在课下,甚至在课堂上,都会偷偷地拿出来,掖在教科书里面,悄悄地瞄上几眼,一本册子在教室里可以被广泛的传播,因为是从书摊上租来的,因此最大限度地利用,和最广泛时间内被传播,常常成为一种主旋律,再后来,开始有人买了书,那时候的书也不厚,在教室里传播恰到好处,再往后,不甘心看这种小抄本了,图书馆里开始有了大部头的先生的书了。

印象非常深刻的,还记得同学的姐姐从图书馆里借出来一套《神雕侠侣》,在看完之后,允给我可以看一天,一天看完厚厚的一套,记得可是四大本厚厚的书啊,就这样,从早上开始就孜孜不倦地手捧着书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观看,看得眼花缭乱地还是乐此不彼,就这样沉浸了十几个小时,终于看完了四本大书,这也是自己的高效率阅读的最高纪录了。

看完之后,眼前都是花的,忽忽悠悠的,无喜无悲,亦喜亦悲,想自己就是过儿,想自己就是姑姑,想自己就是小郭襄,想自己就是李莫愁,想太多的故事情节,不自觉中就融入其中,或喜或悲,为每一个剧情所打动,为每一个情怀所感染,看到尽情处,眼角眉梢都会润湿了一片衣襟,就是为先生所感染,为情节所打动,为妙笔生花而痴迷不已。

就这样走过了懵懂的青春年华,一本本,一册册,看过来,看过去,甚至后来上班之后,有了自己的经济实力之后,还买了多种版本的自己喜爱的先生的几套书,虽没有完全收集齐全,但射雕三部曲,《天龙八部》《鹿鼎记》等几部最爱的书还是成为书柜里永恒不动的一种念想。偶尔烦闷时,还翻翻几个喜好的情节,就这样从懵懂少年步入中年,就这样从孤寂步入成熟,就这样从欣赏变成永恒。

先生千古,给世人留下了太多的惊艳,对于一个或者说两个时代的人而言,先生就是侠之大者,先生才是真正的大家。有人喜欢古龙的简洁和悬疑,也有人喜欢梁羽生的翔实和佐证,但我更喜欢先生讲故事的本领,这是大家才有的风范,是在锤炼中凝聚出来的一种风华,也只有先生讲出来的故事才觉得合情合理,并且于努力中完成逆袭或者升华,真正成为一方豪杰称雄于天下。

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华山论剑,一笑泯恩仇。先生描绘的是大蓝图,大框架,大叙事格局,大情怀和大英雄。江湖多情,先生也能写出蓉儿和靖儿的缠绵,过儿和小龙女的痴情,乔峰和阿紫阿朱的悲情,甚至,到了韦小宝时候的嬉笑怒骂戏耍人生的一种放荡不羁,但都能让人看得如醉如痴,这才是大家的能力。

先生千古,江湖从此再无金大侠。

先生千古,华山论剑再无查良镛。


文章评论

共有 51 位网对文章表示很赞! 查看完整内容